关于2025年5月20日拟作出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批复的公示
  • 信息来源:市生态环境局
  • 发布日期:2025-05-20 15:11
  • 浏览次数: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经审议,我局拟对1个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作出批复决定。为保证此次审议工作的严肃性和公正性,现将该建设项目的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网络公示之日起5个工作日。

联系电话:0523-86195655

通讯地址:泰州市海陵区永晖路18

联系人:泰州市生态环境局

听证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对以下拟作出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批复决定要求听证。

一、2025520日拟批准的建设项目环评报告书基本情况

建设地点

泰兴市滨江镇西江路8号金茂源(华东)表面处理循环经济产业园202幢厂房第4

建设单位

中兵航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环评机构

江苏全立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建设项目概况

中兵航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拟投资1800万元,在泰兴经济开发区循环经济产业园的华东表面处理循环经济产业园内新建电镀生产线建设项目。项目租用金茂源(华东)表面处理循环经济产业园202幢厂房第4层,面积2774平方米,公司设立办公室、易制毒易制爆品暂存间、危废暂存间、废气塔、一般物料暂存间、电镀药水暂存间、电镀药品暂存间,建设铝化学镍生产线1条、铝氧化着色生产线1条、不锈钢钝化生产线1条、滚挂镀镍金生产线1条、负压滚振镀镍金生产线1条、退镀生产线1条。项目建成后预计可达成生产连接器零部件年产量约500万套(6008万件)的生产规模。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1、地表水环境:项目产生的废水包括生产废水(生产工艺废水、废气处理废水等)、职工生活污水。部分(一类含铬废水、纯水制备废水、低浓度漂洗废水、前处理废水、一类含氰废水)经园区对应预处理系统处理达到《电污染物排放标准》(GB21900-2008)表3标准后,进入园区综合回用系统处理后部分回用于入驻企业,剩余部分与经其他预处理系统处理达标后的其他生产废水一并进入园区综合处理系统处理,处理达标后尾水排入西护场河东侧新建河道,尾水排入河道后再通过管道输送至人工湿地系统,由人工湿地处理后经东护场河最终汇入长江泰州工业、农业用水区。生活污水经华东表面处理循环经济产业园三级化粪池预处理达标后进入泰兴滨江污水处理厂处理。

2、大气环境:本项目废气主要为硫酸雾、氯化氢、硝酸雾、磷酸雾、颗粒物、氰化氢,本项目按污染物不同共设置4套废气收集和处理系统:铝化学镀镍生产线、铝氧化着色生产线酸碱废气收集至1二级碱喷淋装置处理,不锈钢钝化生产线、退镀生产线、滚挂镀镍金生产线、负压滚振镀镍金生产线酸碱废气收集至1二级碱喷淋装置处理,尾气一并通过厂房36m高烟道(1#)排放;金属喷砂线喷砂粉尘收集至1套一级水喷淋装置处理,尾气与酸碱废气一并通过厂房36m高烟道(1#)排放;滚挂镀镍金生产线、负压滚振镀镍金生产线含氰废气收集至1碱液喷淋塔+氧化吸收塔装置处理,尾气通过厂房36m高烟道(2#)排放;有组织硫酸雾、氯化氢、硝酸雾、磷酸雾、氰化氢排放执行《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1900-2008)表5标准要求有组织颗粒物排放执行江苏省地方标准《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32/4041-2021)表1标准要求。本项目无组织排放废气主要为未完全收集处理的酸雾、氯化氢、硝酸雾、磷酸雾、颗粒物、氰化氢,通过生产线相对密闭,保证废气收集效率,厂界无组织废气排放执行江苏省地方标准《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32/4041-2021)。

3、声环境:项目通过对噪声设备采取隔声、减振、消声、合理布局、绿化等措施,厂界噪声可达《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的3类标准。

4、固体废物:本项目产生酸性废液、含锌废液、含镍废液、化学镍废液、含铬废液、染色废液、封闭废液、含铜废液、含金废液、退镀废液、废滤芯、化验室废液、废包装物暂存于危废贮存库,定期委托有资质单位处置

喷砂粉尘、废玻璃砂、废包装材料、回收金属金暂存于一般固废暂存库,定期外售物资单位处理。项目产生的废活性炭、废石英砂、废反渗透膜厂家更换回收,不在厂区暂存。本项目产生的固废均能得到安全处置或综合利用,固废实现零排放。

5、地下水、土壤污染治理措施:项目根据生产装置、废水缓冲罐、辅助设施及公用工程所处位置不同将防渗区划分为一般防渗区和重点防渗区。本项目租赁园区202幢厂房第4层,生活办公区进行一般防渗;生产区域、易制毒易制爆品暂存间、危废暂存间、电镀药水暂存间、电镀药品暂存间、废水缓冲罐区进行重点防渗。

6、风险措施

建立完善的风险防控体系,建立环境风险事故分级响应和区域联防联控的应急机制。在切实落实相应风险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的前提下,大气环境、地表水环境、地下水环境风险可控。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